- N +

“网红变高危职业”警示了什么

“网红变高危职业”警示了什么原标题:“网红变高危职业”警示了什么

导读:

快科技月日消息近日知名车评人陈震发布视频称对于那些自称受他推荐买威马的车主如果想退车的话就把车开过来他按照发票价给他原价退车据陈震介绍事件的近来有媒体做了一项统计近一年多名酒网...

快科技4月3日消息,近日,知名车评人陈震发布视频称,对于那些自称受他推荐买威马M7的车主,如果想退车的话,就把车开过来,他按照发票价给他原价退车。据陈震介绍,事件的

近来,有媒体做了一项统计,近一年多名“酒网红”去世,有的因拼酒,有的因心脏病,全都不满40岁。

此前,多位“机车网红”因车祸去世,“大胃王”暴饮暴食熬夜直播丧命,也一度引发极大关注。

有网友感叹,“因‘工’猝死的网红怎么这么多”“什么时候,网红也成了高危行业了”……

“高危职业”之说或不那么准确,但行业生态不甚健康的现实不容忽视。

一是,越“卷”越危险。短视频时代,注意力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大小网红想要获得关注、保持热度,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全民直播”风起云涌,各色主播粉墨登场,各有各的“绝活”,更加剧了行业“内卷”。

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主播开始剑走偏锋,试图以极限工作时间来换取流量,不惜以各种出格、出圈的内容博取关注。有的胡吃海喝搞PK,有的直播“飙车”玩心跳,有的挑战“极限”爱冒险,可谓什么危险播什么、怎么疯狂怎么来。仿佛只要能够带来流量,能够引发围观,安全就可以让渡,拿生命冒险也值得。

二是,越红越停不下来。很多网红起家时或许是单打独斗,但成名之后往往会选择组建团队、成立公司。有大主播就直言,自己压根停不下来,一旦自己不播了,公司就运转不下去了,那么多员工就会没饭吃。高强度、高密度,再加上很多直播还是在夜间,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便再正常不过,长此以往,对身体健康影响甚大。

三是,聚光灯越亮压力越大。作为互联网公众人物,很多大网红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人拿着放大镜分析观察。很多前后矛盾的话语、不够严谨的评价,以及不小心的“真情流露”都可能让网红们招致网络攻击,很多片段还会在短视频平台反复播放。一些网红本就是草根出身,谁又经得起如此审视?粉丝过高的期待、网络上过激的评价乃至网络暴力,很容易成为他们的不可承受之重。

传播学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醒,要警惕公共话语的娱乐性和技术垄断带来的困惑。直播行业风起云涌,带来的诸多革新值得肯定。但种种直播乱象以及广大主播的生存状态也引人反思。“流量至上”逻辑下,主播们使出浑身解数,展示“十八般武艺”,碎片式的“笑点”一个接一个,只为即刻博得点赞打赏,又是否正陷入一种新的“娱乐至死”困境中?

流量本无原罪,但随着流量经济成为最大商机,利用人性弱点推送碎片化、娱乐化乃至低级趣味的东西,往用户的痛点、痒点、爽点上戳,似乎成为平台算法的底层逻辑,裹挟着无数主播疯狂乃至无底线“卷活”,追逐流量的手段就很可能变成不择手段。

当然,面对种种乱象,各个平台也推出过很多行为规范,比如,将在直播中抽烟喝酒和飙车等归为“违规行为”,并表示将进行警告、断播、封禁。挥刀断腕需要勇气,平台需要真正下定决心、下足功夫,打破“唯流量是从”的推荐机制,营造更加健康的直播生态。作为普通受众,也要认识到“无脑”点赞打赏也是一种“负反馈”,只会加剧直播乱象。广大从业者也要明白,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莫要利令智昏,陷得太深。

直播间的悲剧不是虚拟的,各方都保持“痛感”、拿出行动,直播行业才会有真正的改变。

撰文:何若

“网红变高危职业”警示了什么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